南财投教基地

听党史丨【第16期】从南方劵到人民币

2021-07-19 11:02:14来源:股市广播 南财投教基地

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,岭南金融博物馆、股市广播、南财投教基地、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、特别策划制作的“辉煌的足迹——党史中的金融记忆”系列短音频于6月28日起,工作日逢17:00及21:00在FM95.3股市广播准点放送!敬请聆听!


上一期节目,岭南金融博物馆的双宝:“钱钱”和“粤粤”为大家讲述了方皋为党的金融事业作贡献的故事,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第16期节目:从南方劵到人民币。


以下是短音频创作素材来源:


广州解放前夕,社会经济急剧下滑。市面上交易的货币混乱,市场萧条,民众生活在困苦之中。

广州解放后,人民政府关心民间疾苦,与全市人民一起,齐心协力地跟旧社会遗留的投机资本和不良商贩进行较量。通过发行南方券和支持人民币,开展统一货币的斗争,最终取得喜人成果,金融市况日趋稳定,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。

回顾南方券发行到人民币流通这段广州金融的特殊历史,再看今天的金融改革和金融事业的发展,更增添了我们的自豪感和克服任何困难的必胜信心。

“金融浊流”——解放前夕广州经济乱象

2O世纪4O年代末期,广东金融业的图景是一幅杂乱无章、了无生气的画面。由于国民政府无限度地滥发钞票,加上几次旨在搜括民脂民膏的“币制改革”,形成物价暴涨、民不聊生、通货恶性膨胀,是时广东的金融业实际上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瘫痪状态,并又形成畸形的金融浊流——在金融业务的经营上,正常的银行业务难以开展,反而炒买炒卖金银外币和金融投机之风十分盛行;在货币市场上,外币充斥,本币贬值;在通货流通中,法币、金圆券相继崩溃,银元券、大洋票相继出笼,但收效甚微,全省不少地方干脆使用以前的实物货币银元、双毫和铜元,有些地方甚至盛行以物易物或以纱单、米谷单代替货币,经济交流回到简单原始状况。与此同时,作为殖民地外币性质的港币则乘机占领了广东大中城市的货币市场,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。

南方劵——早期金融实践斗争

面对纷繁复杂的货币金融市场,在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,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,并着眼于培养、锻炼人民自己的金融人才,进行了发行货币和创办银行的金融实践。这些实践为华南、广州解放后有效地开展金融工作和货币斗争指明了方向,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。

解放广州前夕,广东地区各根据地就已经建立起一系列金融机构,并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。这些金融机构的建立与业务的开展,为统一广东的货币市场做了一些初步工作,也为解放后人民银行机构的建立准备了一些条件。1949年7月8日,南方人民银行正式成立,总管理处设在揭西。

16-1.png

(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: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五角纸币)


16-2.png

(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: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十元纸币)


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南方券包括1元、5元和10元三种面额主币,1角、2角和5角三种面额辅币。南方券就成为了华南解放区统一的本位货币,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,且币值稳定。南方券的发行,对于迎接和配合解放大军南下作战,支持华南人民解放战争,驱逐外币,发展解放区经济,统一华南金融市场,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各级分支机构相继建立,南方银行宣告全面结业。

人民币——巩固金融 服务民生

1949年11月,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区行、广东省分行和广州市分行相继成立。随着这些银行机构的成立,新中国广东的金融事业由此正式拉开帷幕。当时刚创办的《南方日报》为此专门发表社论予以祝贺,认为它是全省人民经济生活中一件大事,它是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的稳定金融、扶助生产、发展工商业的一个有力机关,同时,又是与危害国家主权及人民生活的外币、银元作斗争的有力武器。

16-3.png

1949年11月2日《南方日报》刊发“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正式成立”的相关报道


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扎根于广州,通过统一货币管理,第一套人民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,起到稳定社会经济、巩固市民生活、促进金融恢复发展的重要作用。

 


您还没登录

请先完成《满意度调查》,再浏览更多内容。谢谢支持!

您还没注册

请注册后进行发言

  • 验证码

忘记密码

重置密码

  • 验证码